地下二层处于自动运转状态,核反应堆在正常运作,为整个军事基地进行供电…
当然,军事基地内的设施并没有完全启动,目前也唯有航天指挥中心的地下一层(也即:放置培养罐的样本研究区)的少量用电设施,依然处于供电运作状态。
型号为zh300的环形反应堆,属于半聚合半裂变反应堆。
这个地方估计已经自我运作了很长时间,在感染爆发的时期就被废弃,甚至连临时在航空指挥中心地下一层修建的样本研究室都还没完全修建完毕,虽然培养罐已经安置完毕,但大部分用以研究感染者的精密仪器并没有及时的组装上去。样本研究中心还只处于一个半吊子状态,也许该基地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不得不开始感染者的研究,然而因为感染的爆发,导致这里的所有安置到一半的装置全部被废弃。
铀芯还剩下59%的燃料,若是半聚变半裂变反应堆,产生的能量已经足够庞大。
从整个地下的施工痕迹来看,整个地下运作系统的建造时间十分的简短。想象的到,连带反应堆的安置,都只是‘临时’装填的而已。安全系统并没有完全构建完成,核反应堆最为基本的安全措施——冷却核心,并没有完全完善,同样只是处于半吊子状态。
在全球断电之后,为了继续运作这里的设施,这里的人才匆忙之下不得不选择强行启动核子反应堆。【注冷却核心:在现代反应堆当中,作为相当重要的安全装置而存在,一旦反应堆出现不稳定现象,产生的能量以及温度超标(超标到一定的程度会导致反应堆爆炸),就必须用冷却的方式给反应堆降温】地下二层我无法下去,那道安全门我还没有办法打开,但所有的人的尸体都在这里,我只需要从43只感染者中找到正确的那个,砍下手指,用它身上的工作卡打开就行。
虽然没有完善冷却核心的zh300环形反应堆的安全性我无法保证,但设计这里的设计师并不是蠢货,反应堆很聪明的被埋设在地下暗河的旁边,反应堆的位置和暗河之间的距离仅仅只有百米的距离。
中央电脑上显示,暗河和反应堆之间的泥土层内安置了精确爆破炸弹。控制着反应堆的中央电脑内,设置着唯一的安全程序。一旦反应堆的温度超标,中央电脑会自动将炸弹引爆,让暗河的河水涌入反应堆核心,将其冷却。
这是不留后路的设计,若反应堆超标一次,河水将反应堆淹没以后,就代表着这个反应堆无法回收,也无法再启动。【因为水无法排掉】
【注在现实中,大部分核电站都依靠河岸,或者海岸而建,就是这个原因,任何情况都可以利用庞大的流水来冷却反应堆堆芯,高效而且直接】
想象的到,当初这里的人究竟是被逼入了怎样的绝境。不到万不得以,这种一旦反应堆升温就会失去反应堆的设计是不可能应用到实际当中的。作为整个基地控制中心的中央电脑自动运行了半年时间,能量已经消耗至59%。
从长远的角度来进行考虑,若从电脑上得来的信息判断,剩下的核燃料预计还能够继续反应1年以上。地下一层的地板很凉,碳素钢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这样设计也是为了保证样本研究室的低温环境。
我把裙子撩了撩,垫在屁股下面,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继续做笔记。(如果要长远考虑的话…)
在笔记本上写下:必须在铀芯释放完能量之间,找到新的燃料核心。
(等…比起新的能源…安全似乎要重要的多吧)
我在先前写下的句子上方画出一个插入符号,然后写下:以布置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为优先,保证反应堆的可持续运作。
(看样子,灵网的构建以及强袭型的量产必须放在第一位…呃…屁股好冷)
我摸了摸自己的臀部,单单靠一条裙子似乎无法阻碍金属地板吸收热量,但周围找不到能垫屁股的东西,干脆一颗颗解开身上的扣子,把上衣卷成一团,垫在屁股下面。
继续在笔记本上写下:1.构建灵网。
2.量产强袭型。
写到这里的瞬间,在纸上滑动的笔尖有所停顿。
强袭型是已经淘汰的战斗型人形兵器,退出了战斗系列。转而作为一个在科研、建造、后勤领域有重大作用的人形生命体,已经不会作为兵器而存在,所以,称其为‘强袭’有点不太恰当。
我划去了笔记本上写下的‘强袭型’,在旁边写下…
(呃…名字…)
提到名字,我开始纠结…
突然,银为我起名字的方式让我灵光一现。
我开始用银为我起名字的方式重新设定‘强袭型’的新名字:(科研型?…建造型?…后勤型?…)
刮了刮脸,依然有点纠结,立刻选择转换思维,从其他角度重新构思名字。(爪子很多型…协助发展型…后方支援型…研发制造型…)
感觉名字太长也不太好,写起来太麻烦。
(目前来说……第一批量产的强袭型会应用于各个研发和建造领域……那就分化清楚一点好了,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更加详细的结构组建)
我在被划去的‘强袭型’旁写下:后勤系列-----科研型,建造型。暂时定下从强袭型系列中分化出的两种系列,两种系列在未来将会主要负责‘科研’以及‘卫星建造’。
分身系统的构建暂时定下,笔尖在笔记本上继续记录下一步的计划: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手机阅读:http://m.23dshu.win/34478/
发表书评:http://www.23dshu.win/34478/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十一章:未来计划)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弃暗投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