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钟仪式结束,当询价阶段开始,眼看着思科不断飙升的股价,参与这次挂牌的众人甚至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连续七轮竞价,思科股票正式交易,开盘价最终达到28美元,相比18美元的发行价格,涨幅为55.5。
思科的开盘市值也因此直接冲到了87亿美元。
然而。
87亿美元的开盘市值,依旧只是一个开始。
随后的一整天,整个资本市场,乃至美国稍微有些关注股市的公众,都在顶着思科持续上扬的股价。
最终,不算开始的询价阶段,持续四个多小时的交易,思科股价最高冲到了49.75美元,相当于发行价格的276,市值最高点一度因此达到154.7美元。
这样的市值,已经超越了相对老牌的微软和英特尔。
截止当天收盘,思科的股价最终定格在36.25美元,单日股价涨幅为101,市值达到112.7亿美元。
只是这一天时间,一家市值达到百亿美元的企业巨头就正式诞生。
西蒙记忆中的雅虎,上市首日,股价最高点一度相当于发行价的三倍多,然而,雅虎股价最高点,市值也只有10亿美元左右。
10亿美元市值的企业和100亿美元的市值公司,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现在还是1991年。
这个年代,整个北美都还没有一家市值达到千亿级别的企业巨无霸出现。
市值达到百亿美元,已经是一个门槛。
比如时代华纳,这家拥有250亿美元企业净资产的传媒巨头,去年因为经营状况和高额负债缘故,市值也一度只有八十多亿美元,今年美国股市反弹后,才重新回到百亿市值俱乐部。
因此,思科市值单日冲破百亿美元大关,绝对可以称作一个奇迹。
在此之前,华尔街很多分析师都预测思科的最佳i市值应该是30亿美元左右,上市之后如果市场反馈良好,市值才有望突破50亿美元。
对于西蒙一次性将思科i市场确定为50亿美元,华尔街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冒险之举,是西蒙·维斯特洛的一个昏招。
发行价定的太高,限制了股价上涨空间,即使i勉强成功,也很可能会在上市之后造成股价破发的惨剧。
企业i一旦出现破发,未来几年的发展都可能因此落下阴霾。
事情最后的结果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单日最高涨幅176,最高市值154.7亿美元。
收盘涨幅达到101,收盘市值112.7亿美元。
这样的出色开局,即使接下来一段时间股价会出现回调,也完全无法掩盖思科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光芒。
从结果回溯,很多人发现,思科挂牌首日这样的开局,倒也不能算是一次意外。
最显著的一点,这次i,相比上次的美国在线,西蒙·维斯特洛的公开表现明显更加高调和赞扬,整个维斯特洛体系都在为这次思科的i造势,西蒙·维斯特洛更是破天荒地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
短短几年时间积累了数百亿美元财富的年轻人,足够资本市场为之达到迷信的程度。
西蒙·维斯特洛在敲钟仪式上关于思科未来五年市值有望突破500亿美元的言论,更是将这段时间维斯特洛体系为思科i造势积累下来的市场热情彻底点燃。
从1987年股灾之后算起,因为最近几年经济持续低迷缘故,美国股市最近几年的平均回报率还不到10。
因此,哪怕以思科当天收盘时112.7亿美元的市值计算,五年后这家公司的市值如果能够达到500亿美元,回报率也足够让北美无数家退休基金、保险基金等资本势力趋之若鹜。
受到思科挂牌首日大涨的影响,美国股市的科技股板块再次全线上扬。
微软当天的股价上涨了6.3,收盘时市值达到133.9亿美元。
英特尔当天的股价上涨3.7,当天收盘市值为110.9亿美元。
美国在线当天股价三只7.1,市值达到71.首日的最巅峰状态。
在一片大涨的科技股中,单日跌幅达到3.9的摩托罗拉就如同一个另类。
这样的结果,只是因为西蒙·维斯特洛在当天接受采访时一句‘我已经卖出了摩托罗拉的股票’。
实际上,记忆中的摩托罗拉,在2000年前后新科技浪潮最高点时,市值也一度达到千亿级别。这家公司最近两年因为移动通讯的崛起,业绩也持续攀升,因此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不过,既然双方已经结下了梁子,西蒙也就没有刻意缓和的打算。
更何况,接下来诺基亚想要进军北美市场,摩托罗拉无疑是最大的阻碍。当初在收购贝尔大西洋过程中,正是因为摩托罗拉的运作,西蒙才不得不公开承诺除非相关法案解除,否则诺基亚不会进入北美市场。
这一次,已经退休的摩托罗拉董事长罗伯特·高尔文也没有让外界‘失望’,再次出面在媒体上攻击西蒙,认为西蒙在思科敲钟仪式上的言论极端不负责任,是一种对投资者的误导,应该对西蒙·维斯特洛发起调查。
摩托罗拉管理层在随后的周末,也不得不再次公开澄清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出色,同时还声称将会进军互联网设备市场,以打破思科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因为思科挂牌首日过高的股价,华尔街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做空现象。
罗伯特·高尔文对西蒙的攻击,显然正中一些对冲基金的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