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立刻不留情面地回答:“我们的生命是上天给予的,需要去向土偶献媚吗(何媚土偶为生死计耶)?况且如果岳神无知也就罢了,如果他真的有灵的话,那么在这种民间饥荒的时候,老百姓吃还吃不饱呢,就先应该让老百姓吃饱,然后再祈求降福吧(能振吾民者,然后降之福耳)。”
这段话说得有理有据,正气凛然,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那个土鳖县长听到这番话时的沮丧表情,他只能后悔自己读书读的不好,辩论不过这个正方同学朱震亨啊,没办法,自认倒霉吧。
最后这个神仙工程的项目不了了之(卒罢其事),估计县长收的包工头的红包也只好很心疼地退回去了。
事情这样发展下去,最后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局面,那就是一旦官府有什么摊派苛捐杂税的命令下来(每官书下),老百姓就都聚集到朱震亨的家里,商量怎么办(相依如父子),如果真的很严重,朱震亨就只身前往官府,和上面交涉,讲道理,摆事实,最后上面领导也基本都会给个面子,少收点儿算了(上官多听,为之损裁)。
这样的日子过到了三十岁,似乎朱震亨这辈子和中医都没关系了,看上面的叙述实在是在讲一个有为乡绅的故事,那么,朱震亨到底是从多大年龄开始了解中医的?他是怎样从一个“唯侠是尚”的青年,最终成长为一个中医大家的?他已经三十岁了,剩下的年月足够他学习中医吗?让我们接着来探索他这璀璨的一生吧。
【母亲的病】
在朱震亨三十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如果不是这件事的发生,他可能
一生都与中医无缘。
他可能沿着他目前的生活轨迹继续下去,继续过着“唯侠是尚”的生活,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扰乱了他的生活。
这件事情就是:朱震亨的母亲病了。
自从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地抚养着朱震亨弟兄三人,母子四人相依为命,应该说母亲是朱震亨在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了。
这个时候母亲由于长期的c劳,患上了“脾疼”,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已经无从考证了,现在的中医中基本没有这么描述病情的了,也没有这么一种病,朱震亨自己也没有留下过多的记载,因此使人只能猜测个大概,从朱震亨在《格致余论》序中描述的这个病一直持续了五年来看,应该是一种慢性的疾病,估计与现在的慢性胃炎差不多的病证吧,也有人考证说这是“痹证”。总之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有两个:一个是这是种慢性的病,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另一个是这种病的主症是疼痛,比较痛苦。
照例,又是请了医生,这次请的不是一个医生,而是请了若干位。
这些医生一个个得意洋洋地来出诊,甲说是这个病,乙说是那个病,开方吃药,结果却令人失望,都没有效果,束手无策(众工束手)。
朱震亨在旁边惊恐地看着这一切,仿佛是家族的噩梦又要继续了。
古代读书人读的基本都是儒家的书,而谁都知道,“孝”字在儒学中的分量。
儒家思想是以“忠、孝”来立论的。在过去,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个“孝”字,所谓“乌鸦尚能反哺”,如果人连个孝字都做不到,就是连qín_shòu都不如。
这就是一个儒生在社会上混的基本条件。一个儒生如果能有孝行,人人礼敬;如果有一点丧失孝行的消息传出,您就甭在圈儿里混了,人人唾骂。
现在朱震亨的母亲病了,每天生活在痛苦中。朱震亨就在她的身旁,只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地看着,无能为力。这就好比是亲眼看着母亲被殴打,自己却连帮助的方法都没有!
这能算是尽孝了吗?
难道这就是我们天天谈论孝道的儒生的所作所为吗?
朱震亨由最终的惊恐,演变成了无法控制的愤怒。
以朱震亨的脾气来猜测,他当时一定是急得眼睛血红!
在一个夜里,朱震亨很久无法入睡。
他来到空旷的庭院,望着深邃的星空,握紧了拳头。一个念头从他的心中升起。
第二天,他来到了曾经就读过的私塾,找到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已经老了,头发花白。
私塾先生:“震亨,已经好久不见了,找我有事情吗?”
朱震亨:“我小时候在先生的家里见到过一本书。”
私塾先生:“什么书?”
朱震亨:“《黄帝内经·素问》。”
私塾先生:“那是医门圣典,莫非,你有志学医?”
朱震亨:“我的母亲病了。”
私塾先生:“我明白了!你拿去吧!”
朱震亨:“我抄写一本后会立刻还给先生。”
私塾先生:“这本书,我赠送给你了。”
从那天开始,朱震亨苦读《素问》三年,到第三个年头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些心得了,开始给母亲开出药方,又两年,那么多专业医生未能治愈的疾病,被朱震亨治疗痊愈。
什么是孝,朱震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我每次读到朱震亨留下的这些记载时,心中都激荡不已,泪常沾襟。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能为父母做的又有什么呢?
孝道之不彰久矣!
在后面的讲述中我会慢慢把医道之精髓告诉你:医道的根基,是忠孝之心。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手机阅读:http://m.23dshu.win/79907/
发表书评:http://www.23dshu.win/79907/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4 部分)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