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当然的,这次的殿试应该由陈筠亲自来主持。
☆、科举前奏二
大燕国国土辽阔,地方官员人数众多,只是由于大家都挤破了头想要去天都任职,天都朝廷中央文官人数已经多到快溢出来了,从先帝那一代起,为了缓解这一状况将三年一度的科举制度改为了五年一度。
五年的时间,对于民众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三个五年过去牙牙学语的孩子都能参加科举了。这个时代崇尚科举,民间想要出人头地的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这可苦了负责组织考核的人。
大燕国的秋闺是为乡试,通过了乡试的考生则称为秀才,考乡试的难度节节攀升,考生的数量却不减反增,只因读书人是这个社会地位最高的“职业”了,民间甚至还有一家妻儿老小外出工作而供读书人在家专心读书的状况,屡见不鲜。
大燕国的人口基数摆在那边,造成了如今秀才遍地走的局面。
“我就搞不懂了,怎么一上来就考些诗词歌赋?国家要选拔的是人才又不是诗人,”陈筠关在书房内,翻弄着历代流传至今的科考记载,结果发现不管是乡试、州试还是省试,所有考试的第一门就是考诗赋。
说来还有些搞笑,陈筠刚开始还以为省试就是省里的考核呢,在傅离纠正下才明白了原来大燕国省里的考核称为“州试”,而“省试”则是通过了州试的举人们来天都参加由尚书省统一主持的考试。
通过了省试的进士们再来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前三甲均是由皇帝来决定的,谁也不能干预皇帝的想法。
所以最近李太傅又开始给他洗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