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选择是认赔平仓退出,这意味着国储要承担1.2亿美元的亏损,由期货对冲基金们攫取。这种方式也是国储所不能接受的。
于是,国储只能选择第三条路来走,将2005年12月21日到期的合约展期至2006年2月21日。根据得到的资料,国储已经交割了5万吨铜,而将15万吨铜空头展期。
面对铜价的不断上涨,国储从2005年11月16日开始,先后组织了4次铜拍卖会,向市场抛售8万吨铜。一方面,国储希望以这种方式向市场表明其平抑铜价的决心;一方面,国储希望以向市场抛铜的方式来确实降低铜价,以减少其lme空头合约的亏损。但是,遗憾的是,在这场国储与国际基金的对抗中,国储再次败下阵来:尽管中国方面在不断抛售铜,但国际铜价仍在不断攀升,lme三月期铜价格创出4270美元的历史新高,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力合约601亦大涨到37410元人民币。国储四度抛铜,除了首次国际铜价略有所下挫之外,其余三次对铜价均是未抑反扬。
这些信息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期货市场上一场残酷对决的开始。有人认为此次事件只是反映国储局运作不透明、或是内控机制不严,实在是小看了政府部门逐鹿世界资本市场的毅力和决心。从长远来看,期货市场大战是一场非打不可的战役,这可以阻止国外投资基金在原材料市场对于中国溢价无休止的榨取。
作为数一数二的大买家,中国实际上已经在大宗商品、燃料、基本金属和原材料市场上一再低调交易,但并没有摆脱在期货市场上被对赌方合力“围剿”、在现货市场上高卖低买的被动局面。以国储局的背景和发改委与之相配套的行业调整步骤来看,试水期货应该说是一个争夺国际原料市场定价权的战略决策。
国际商品基金正在与中国政府进行一场期铜大战,前者做多,后者做空。三月期铜交割期限在望,争斗白热化。